400-123-4567
400-123-4567
时间:2024-10-15 点击数:
“我在埃及当刺客,在异世界当猎魔人,当猎龙者,当骑士,什么都当了。现在我终于看到一丝希望,我能回自己国家的异世界当猴哥。”
最近这场等待多年的狂欢终于如约降临,3A玩家们欣喜若狂,游戏博主们熬夜肝视频,影视爱好者顺势回顾86版《西游记》,英专毕业生勇闯海外搞起了人物科普(哎不是,哪里不对?)……
《黑神话:悟空》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36个景点作为游戏背景,其中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天堂”的山西,取景地多达27处。这些精妙绝伦的古建筑,被“黑神话”复刻进了游戏中——
传统中国建筑的诗与美历经千年,是人们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如果能多多地了解建筑知识,便能更好地读懂这一“凝固的艺术”。
被古建筑远远伸出的屋檐、高耸的流线型屋面、飞鸟展翅般的翼角、绚丽多彩的琉璃装饰等吸引的小伙伴举起双手!
没错,古建筑的屋顶不但美,还信息量多多,一起来挑战一下三分钟搞懂古建知识!
屋顶是是传统建筑造型与等级最重要、最突出的象征物,常见的屋顶样式主要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
悬山顶又称两坡顶,即沿建筑进深方向前后各伸出一个坡面,用以遮蔽风雨,是最常见的一类屋顶,从侧面看是个“人”字。
歇山顶相当于在悬山顶四周增加了一圈副阶,就好像在屋子上盖了个帽子,以四坡形屋面与之组合形成了歇山造型。因为有一圈副阶,所以如果下雨大太阳,可以在屋顶下“歇”个脚(不是。
硬山顶源于悬山顶,因为山墙为砖石砌筑,比土坯或木板墙坚固许多,因此屋顶不需伸出山墙之外进行遮蔽,从侧面看是个平面,所以得名“硬山”。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阿是屋顶坡面的意思,所以庑殿顶由四向聚拢的四个坡面构成,因为各坡面交汇处会施用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故而庑殿顶也称五脊顶。数数就能认出来哈。
攒尖顶多见于面积较小的建筑之上,特点是屋面陡峭,自边缘向上聚拢升起,汇聚至中央安置宝顶。就好像有人用手在攒个小揪揪。
比如古建筑照片中出镜率极高的脊饰,明清高等级建筑戗脊的末端,依等级会安置不同数量的脊兽,一般以骑鸡仙人居首,龙形戗兽收尾,中间脊兽自三尊起,取单数,最多为九尊。
清代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和斗牛。太和殿作为至尊所在,其脊兽较之常规多出一尊人像,名为行什,是清代建筑的孤例。
其实,中国建筑还有很多有趣的构成和要素,同时广大的疆域又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建筑。
书中用图示和要点解读这一清晰易读的形式,将繁杂的建筑知识从整体到局部浓缩成造型与布局、斗拱、榫卯、彩画、脊饰等共10大要素,并且每节开头都有总体说明。
比如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最独特的斗拱这一部分,先描述它的造型、作用和其它附加功能如装饰和象征,再按时间顺序简要介绍斗拱的发展历程,一下子就能抓到重点。
书里当然并非干巴巴的讲述,近400张结构图、复原图、建筑实景和细部放大图,再硬核的建筑知识也能快速吸收。
斗拱的计量单位以组而论,宋代称为一朵,清代称为一攒。依位置不同,可分为柱头斗拱(宋称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以及转角斗拱(宋称转角铺作、清称角科)。
早期建筑仅有转角斗拱与柱头斗拱,普遍雄大健硕,有力地承担了深远的檐部,如图佛光寺前檐悬挑伸出达四米之多。柱间斗拱出现于中唐之后,图中可见造型纤细、尚处在发展中的柱间斗拱。
斗拱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通过榫卯结构相互连接,用以承托上方的槫、枋等构件。
斗拱至唐宋时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构成模式,并一直延续至明清。其规格以拱与昂的出跳数量来定义,通常为一至五跳,宋代分别称为四铺作至八铺作,清代则取奇数,称为三踩至十一踩。
唐代斗拱日趋成熟,柱头与转角铺作已很完善,但补间铺作还较为简单,只起到辅助作用。
图为代表中晚唐技术特征的佛光寺东大殿斗拱,可见柱头铺作气势雄浑、体量巨大,自柱头栌斗内出四跳,两根斜昂跃然而出,有力地承托起檐部,斗拱较法隆寺更加紧密合理。
明清时期,伴随结构技术的发展,梁柱结合日趋紧密,斗拱的结构作用被明显削弱,体量随之大大缩小,昂已全部变为假昂。此时斗拱逐渐从最重要的檐部支撑结构,转化为近乎檐部装饰的构件。
与之相应,檐下斗拱数量明显增加,排列密集,远远望去,宛如一条凸凹变化的立体装饰带,与佛光寺檐下形象分明、健硕雄壮的早期斗拱造型迥然不同。
除了建筑要素,书中还精选了39处代表性建筑一一细说,读者吸收知识的同时还获得能欣赏凝固艺术的美学享受。
从公元前2300年的石峁遗址石刻,到上世纪中期的美琪大戏院;从北方的沈阳故宫,到江南的私家园林;从唐风琉璃瓦屋面,到新艺术风格马迭尔宾馆……
琉璃瓦屋面大约出现于中唐时期,多为绿色,兼有黄、蓝、白等色。集诸色于一身的三彩瓦亦有出土,由此可知当时屋顶装饰之华丽。
木结构表面的装饰以彩画为主,多用朱白二色,参考壁画资料,亦可见当时尚有于梁柱之上包裹织物或绘制类似图案的做法。莫高窟158窟中唐时期的壁画就表现了此类做法。
元明时期的私家园林继承了宋代以来士大夫园林的精神气质,将园林作为人格与理想的寄托。拙政园是江南园林中少见的大型园林。园内建筑疏密得当,除环绕水域造景外,还有围合小院,可谓自成天地。
与谁同坐轩是拙政园西部重要的景观之一,采用了罕见的扇面造型。建筑朝向水面展开,与三十六鸳鸯馆及长廊相对。
其名源自苏轼的《点绛唇·闲倚胡床》“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体现了主人独坐轩内,欣赏万千风景,怡然自得又颇有几分孤寂的复杂心情,进一步凸显了明清私家园林中以景寄情的特征。
近代中国的建筑风格错综复杂,域外各类流行风尚不断被引入,自20世纪初开始,几乎与国际同步,新艺术、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等不同风格纷至沓来,首先是哈尔滨的新艺术风格建筑。
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自19世纪末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
早期的建筑大都由位于沙俄圣彼得堡的设计部门直接完成,建筑风格普遍采用了当时最前卫新颖的新艺术运动风格。
建筑造型以流畅的曲线代替了刻板僵硬的古典元素,整体较为简洁,空间关系与使用功能也吻合较好。
通过这44种时代风格,读者可以清晰梳理中国建筑演化过程,掌握每个风格的成因、特点和代表建筑,还能随建筑跨越时间和空间,体会千年人文变迁,领略广阔地域特色。
书中还联系大量古代诗文画作解析中国建筑,读者不仅能深度理解中国建筑的诗与美,还能获取相关的艺术文化知识。
比如,在说到传统木结构屋顶远远伸出的屋檐、高耸的流线型屋面、飞鸟展翅般的翼角、绚丽多彩的琉璃装饰这些独特魅力时,作者引用《诗经·小雅》“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加以形容。
介绍都城时也引《瑞鹤图》为例。北宋宫室建筑模仿自隋唐洛阳,仍秉持了前朝后寝的格局。
以宣德门为宫城正门,徽宗赵佶的《瑞鹤图》描绘的就是宣德门上仙鹤盘旋的祥瑞景象。宫室多采用工字殿样式,随后也直接影响了金元时期同类殿宇的规制。
图中所绘建筑也是异彩纷呈,池中央的圆形十字歇山亭阁建筑正对高大的重檐楼阁,样式新颖,气势恢宏。
两宋士大夫园林多为私园,主要供主人游憩休养,北方园内多花木而少山石,南方园林则盛行叠山理水的做法,尤以江南地区最为发达。
园中以一座凉庭为核心,庭前点缀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主人闲坐庭中纳凉观景。
《图说中国建筑》与《图说世界建筑》同属“空间的诗”系列,二者相映成趣,读者既能遍览世界各处建筑风情,又能深入了解中国建筑的独特风貌。
本书以图示和要点解读的形式,从9大建筑要素、39种代表风格和41处经典建筑作品三方面入手,精炼而生动地梳理、解析了世界建筑的相关知识。
清晰对应的图解、建筑图片辅以简洁的文字解析,可以让读者对建筑的基本常识、专业概念,以及有代表性的世界建筑在结构制式、发展演变及风格特点等方面有清晰、有效的认知。
两本书都由建筑领域的专家陈捷和张昕联袂执笔,内容专业,语言简练,能带领读者更好地读懂这些传承底蕴、别有韵味的建筑“语言”和“诗句”。
中国建筑极简图解,透视千年历史人文变迁。10大要素,400幅示意图和实景拍摄,快速get硬核建筑知识,直观领略独特中式韵味;44种时代风格,39处经典建筑,清晰构建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