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400-123-4567
时间:2024-06-07 点击数:
2.服务对象与主要家庭成员的关系描述服务对象与家人关系融洽,互相照顾,但是据服务对象家人表示平时家庭成员间沟通较少。
服务对象在学校有三两好友,家人表示偶尔会跟同学相伴出门,与同学相处并不是这么沉默寡言。据爷爷讲述,服务对象在家虽然不爱说话,但是与隔壁伙伴相处很愉快,两人经常一起玩,近期隔壁伙伴搬家到了别处,没有了往来。
社区对服务对象家庭情况比较了解,时常上门走访慰问关怀;在经济层面,社区在知悉服务对象家庭情况后帮助服务对象成功申请了低保户,享受相关低保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困境。
服务对象家中收入来源仅靠土地补助、租房收入,虽然已经申请了低保户,但是家庭经济压力仍然比较大,服务对象在物质层面缺乏照顾。
服务对象自身性格内向,有自卑情绪,尤其是在自己家中,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看电视,情绪一直很低落,长此以往不利于服务对象身心发展,需要帮助服务对象调整心态,积极阳光面对生活。
服务对象不愿与他人交流,性格内向,但是据家人所说服务对象在学校与同学相处融洽,比较开朗,可以看出服务对象内心还是没那么内向的,但是在家中表现出的内向,不愿意交流是因长期受到服务对象家庭环境影响,可以引导服务对象发现、正视、调整自己在家与在学校心态不同的原因,去放大自己开朗的那一面。
服务对象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工作者可以从这一角度帮助其树立信心,缓解家庭环境导致的自卑情绪,认识到自身潜能。
服务对象身边有很多愿意帮助他的人,包括邻居、社区等,可以联合多方力量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
萨提亚的联合治疗模式认为,家庭成员是主要的治疗对象,家庭系统则是治疗的基础。因此,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主要关注的治疗内容集中在家庭成员以及家庭系统两个方面。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
萨提亚认为,家庭成员的自尊非常重要,自尊其实就是家庭成员的自我评价,过低的自尊不仅容易导致家庭成员自身的问题,而且,也容易引发家庭本身的问题。家庭成员的过低自尊往往和父母的自尊程度有关,并且和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萨提亚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沟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沟通过程中心日偏离,也就是内心所想和行为所示的背离。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初期发现服务对象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尤其是在家中,有自卑情绪,社会工作者结合其家庭情况分析原因,推断服务对象家庭环境有关,服务对象家庭经济困难且家庭成员情况特殊,其家庭整体环境存在过低自尊情况,服务对象长期受服务对象家庭影响产生自卑、不爱交流等特征;同时,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家庭沟通模式存在一定问题,从一开始服务对象不回应社会工作者,其家人责备可观察出服务对象家庭模式轻微偏向责备型,影响家庭成员间有效沟通,导致了服务对象进入困境无法及时获得家庭支持。社会工作者结合这一理论模式,帮助服务对象改善其家庭系统,促进家庭有效沟通,一定程度上推进服务对象可以在家人支持下自主走出困境,实现正向成长。
第二阶段:心理慰藉,缓解服务对象自卑情绪,树立服务对象自信,转变服务对象认知。
从服务对象个人层面出发,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服务对象内心对其家庭的不正确认知,敢于面对自己的困境,同时在此过程中转变充分发挥优势视角,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帮助服务对象重新树立信心。
从服务对象家庭层面出发,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改善其“轻微偏向责备型”的家庭系统,通过服务促进家庭有效沟通,一定程度上推进服务对象可以在家人支持下自主走出困境,实现正向成长。
本阶段服务共开展2次。服务初始,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沟通建立专业关系,与服务对象彼此熟悉,逐步降低服务对象防御心理,但是成效较低,服务对象还是不愿意主动与社会工作者交谈更多信息,只是会简单回应社会工作者的提问。虽然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交流不多,但是社会工作者从观察生活环境、访问家庭成员知悉,服务对象马上读初中了,家中缺乏一些课外书籍,学习用品也比较稀少、破损;而且随着服务对象长大,书桌有些拥挤、窄小,需要更坏;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当地民政、慈善会沟通联系,多方为服务对象链接慈善资源,一定程度满足服务对象基本生活需求,缓解服务对象经济生活困难。目前已成功链接爱心人士,与社会工作者共同前往看望服务对象并捐赠资金;社会工作者与民政协商与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捐赠资金,定期送上慈善物资。同时,社会工作者加强与服务对象家人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做到慈善物资用到实处,用在心上。
本阶段服务共开展3次。期间,社会工作者走访多次发现服务对象喜欢看电视节目,服务对象以此为切入口尝试与服务对象沟通,刚开始未有成效,直至社会工作者第4次上门;本次社会工作者带着书桌上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整理书桌,服务对象慢慢开始愿意与社会工作者进行交流;后社会工作者慢慢了解到服务对象平时在学校与同学相处时的情形,服务对象会偶尔与同学出去玩,但是说到家里情况时候不太愿意交流,开始产生自卑情绪;社会工作者诊断服务对象因家庭因素导致自卑、内向,合理运用理性情绪疗法,逐步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我“自己家情况永远这样了,自己也改变不了什么”等错误想法,通过增能互动,手工制作等形式逐步转变服务对象认知,发现肯定自身优势,慢慢建立服务对象信心,从优势视角出发引导其逐步树立“家庭中现状不是永远的,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的”。
本阶段服务共开展3次。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建立服务对象家庭有效沟通模式,尝试运用家庭力量支持服务对象改变现状;社会工作者前期了解到服务对象与家人沟通极少,一方面是孩子相处时间较短,一方面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怎么去说;服务对象家人也发现了服务对象过于内向的情况,但是不知道如何去改变;社会工作者通过方法教学,情景模拟的形式,针对服务对象家庭开展服务,逐步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环境,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家庭支持;例如社会工作者曾以“鼓励教育”为主题,结合“服务对象近期考试结果”为例,引导服务对象家人学会看到服务对象的进步,多鼓励,以此建立服务对象家庭成员间情感沟通、联系;而不是一味地责备或者漠不关心。
通过本次服务目标顺利完成。社会工作者通过观察、访问了解到服务对象真实需求,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链接资源,赠送物资,解决服务对象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生活物质缺失问题,给予其物质上的满足;其次,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认识自身优势,逐步树立信心,不断引导其转变观念,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目前服务对象可以与服务对象进行简单的交流;同时,社会工作者从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系统出发,改进家庭沟通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家庭支持,服务对象现在也会愿意与社会工作者去分享家中的小事,虽然不多但是以开始相对比,有明显转变。整体来看,本次服务从身心两方面逐步引导服务对象走出了当前困境,积极、正向成长。
服务对象一开始拒绝与社会工作者交流,包括眼神交流;后来随着服务深入,走访次数增加,社会工作者从服务对象兴趣为切入点,尝试与服务对象交流,并为服务对象带去其需要的物资等,服务对象感受到了社会工作者的善意与关心,满满开始有所转变,开始与能简单回应社会工作者问题,至此社会工作者开始深化服务,经心理慰藉、家庭系统两方面服务,缓解了服务对象自卑情绪,树立起信心;并改善了服务对象的家庭缓解,服务对象家庭关系更加融洽,目前服务对象开始愿意尝试分享自己,走出自己的“死胡同”,服务对象自身成长显著。
在本次服务初期,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阶段开展较难,服务对象迟迟不愿与社会工作者交流,社会工作者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还是有些生疏,导致服务进展初期进展较慢,后社会工作者及时调整方法,从服务对象家庭入手侧面了解服务对象近况及需求,尝试从物质角度出发,链接资源,送上服务对象需要的东西,让服务对象逐步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善意,逐渐放下戒心,愿意与服务对象交流。服务开展中后期,社会工作者结合服务对象自身发展情况,逐步从发掘优势、树立信心、转变观念推进,合理运用“优势视角”、“理性情绪疗法”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循序渐进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在同一个案中运用多重专业方法,对社会工作者能力是一次挑战,社会工作者注重“个性化”原则,在将专业方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出相应调整,尤其是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侧重于“家庭沟通”方面理论技巧运用,因人而异,降低难度的同时反而能提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