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400-123-4567
时间:2024-09-10 点击数:
流光溢彩里,温润与韵味沉淀其下;轻柔摩挲中,纹理与细节丝丝分明。陶瓷,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不仅饱含浓厚的文化底蕴,也颇具收藏价值。
当湿润的泥土与江南人灵巧的双手相遇,便凝结成一篇独具韵味的“江南瓷话”,让人忍不住想要娓娓道来。
江南苏州,文脉延续。“瓷器里的江南文化”杨丽华、蒋荃荪个人作品展也在沧浪亭明道堂、翠玲珑和可园展出。此次展出陶瓷艺术家杨丽华、蒋荃荪个人作品120件,展现江南瓷器文化,弘扬苏作“工匠精神”。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
江南地区是中国古代瓷器的发源地,也是青瓷的主要产区。在漫长的制瓷史上,江南一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过许多著名窑口,它们引领着元代以前中国瓷器界的审美,对全国制瓷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丽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她自幼酷爱画画,加上长期浸润在古城的文化氛围中,江南水乡的灵气和秀气熏陶着这位艺术天赋颇高的江南女子,使她后来成为一名吴门画派的女画家。
乍看杨丽华的画作,未必能感到是出自女性之手。她的画属小写意,山水、花鸟、草虫、水藻无不涉猎,无不精善;意笔大气磅礴,落墨淋漓尽致,一洗女性柔弱纤秀之习,既有传统的功底,又兼具对象的形与神,充满朴厚、秀润的江南文人气质。而经过瓷都窑火的洗礼后,吴门书画的笔调、墨韵、色彩功夫被冶铸得更加鲜活靓丽。
杨丽华曾说,“艺术源于生活,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创新不仅在于材质,更在于内容。
江南的生活环境,园林花卉、田园蔬果、太湖鱼虾给杨丽华带来了创作上的新灵感。她将清新灵秀的江南景物、生动平实的水乡风情融入陶瓷艺术中,并把元代以来一直作为装饰点缀,只充当配角作用的釉里红变成瓷上的主角。在杨丽华的笔下,盛放的鲜花,横行的螃蟹,甚至太湖山水都是红色的。
秋风九畹,幽香沁人心脾。本届建兰展为期9天,国庆首日开始展出,目前已闭展,让我们一同回顾下吧!
建兰又名秋兰、四季兰、骏河兰。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经过炎夏酷暑考验,建兰眼下迎来争奇斗艳、幽香四溢的好时光。
展览突出“江南园林花语”特色,以展示国兰文化为宗旨,结合秋季时令特点,搭配菖蒲、竹子等微型盆景,布置于古朴的沧浪亭厅堂内,结合江南瓷器展,更加彰显古园名兰的高尚品位。
与水缠绵不休的沧浪亭,在秋水一色之上自然颇有心得。园外涟漪一碧与山亭相映,层轩面水,自在观鱼,入眼皆是秋色。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冷静而清冽、清澈而坦荡,这是独属于秋的风骨姿态。
残荷枯寂颓首,嫩绿深绿的草地变成褐色……秋的踪迹原本不需要寻觅,园林中一览无余的景致无不明白地告诉你:这是深秋了啊。
智者乐水,君子师竹。翠竹潇洒清逸,代表了君子的翩翩风度。弯而不折、折而不断也是古代文人的气节所在。沧浪亭遍植绿竹,和第一任园主苏舜钦的审美也有很大关系。
苏舜钦曾在《沧浪亭记》中写道: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园内的竹子种类多达二十多种,遍布在整个沧浪亭内,几乎随处可见。如沧浪亭假山下植有翠竹,流玉潭边植有白纹阴阳竹,看山楼下则有斑竹、花秆毛竹、金镶玉竹、紫竹、龟甲竹等等。
这些竹子根据不同位置而栽种,或孤植、或成林、或结三伴两。园内其中赏竹去处较佳的地方共有三处,分别为五百名贤祠、翠玲珑和看山楼。
走完沧浪亭,对面的可园秋意正浓,宁静的古建筑周围处处散发着迷人、烂漫的景色。旁边的颜文樑纪念馆亦可一访,顺便再临河品一杯铁手快闪店的咖啡,就完满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